(一)
报告时间:6月15日(星期四)上午09:40-10:20
报告地点:信息楼自动化学院310报告厅
报 告 人:王庆国,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System identification with poor data in network era
内容简介:"System identification is making a model for the dynamic system from its input-output data and is important for system analysis, design and control. It is well established with good data in local systems, but faces great challenges for big but poor data in network systems due to sensor faults, energy shortage and communication errors. This talk details one approach to system identification with outliers and briefs recent attempts to solve other poor data issues."
报告人简介:王庆国,经1977年文革后的首次高考录入浙江大学学习,于1982、1984、1987年分别获得学士学位(化工自动化)、硕士学位(化工自动化) 、博士学位(化工自动化)及“优秀毕业生”称号。1987至1989年于浙大流体传动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博士后研究,1989年任浙大化工系副教授。1990年获中国科协“青年科技奖”及国家教委“有突出贡献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1990至1992年获德国洪堡研究奖学金在杜伊斯堡大学和卡塞尔大学进行客座研究。1992至2015年任教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2004年晋升正教授。2015至2020年任南非约翰内斯堡大学智能系统研究院杰出教授。南非国家A1级科学家,南非国家科学院院士。自2020年起,担任北师大—浸大联合国际学院讲座教授,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与未来网络研究院教授。他的学术领域为自动化/人工智能,主要从事复杂系统的建模、估计、预测、优化,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应用领域包括工业与环境过程、能源系统、航空与国防工程、医疗工程,金融市场,农业和渔业;他的工作涵盖了工业4.0的核心。在国际杂志发表论文360余篇,由Springer出版7部学术专著,累计论著引用20000次,H-index为80。荣获国际自控界权威学报《Automatica》 2006-2010年最多引用论文奖,在2013年名列Thomson Reuters list of highly cited researchers榜,2014年荣获《控制理论与应用》创刊30周年最具影响力论文奖,每年名列斯坦福大学发布的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终身科学影响力”和“年度科学影响力”榜单前1/5,中国全球学者库网站2022 “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 前1/4,入选国际学术网站Research.com 2023 世界顶级科学家榜单电子与电气工程前500名顶级科学家。他也从事大量高技术研发及实际的工程应用,如造纸机、注塑机、间隙过程、飞机、无人机、风能、电厂、机器人、超净室、空调系统及医疗过程等的建模和控制,与许多国际控制大公司合作过,累计科研经费超亿人民币。荣获2017年度常州科教城“国家级人才奖”。获美国等地专利6项(转让2项)。曾任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新加坡控制分会主席(4次),亚洲控制会议及若干IEEE国际会议总主席,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学报《过程控制》编委。现任国际著名学报《ISA Transactions》执行副主编(Deputy Editor-in-Chief),及多份国际学报编委。指导博士生约40名,博士后约30名。
(二)
报告时间:6月15日(星期四)10:40-11:20
报告地点:信息楼自动化学院310报告厅
报 告 人:李慧平,西北工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海洋航行器的经济规划与预测控制
内容简介:海洋航行器是海洋作业的重要工具,在军事和民用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针对无人海洋航行器在复杂环境中能耗、控制性能、安全性等方面的迫切需求,报告主要介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框架的海洋航行器经济规划和优化控制方法,重点介绍欠驱动海洋航行器的优化运动控制、海洋航行器的经济预测规划等内容,并展现相关理论和实验结果。
报告人简介: 李慧平,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国家优青,IEEE高级会员,IEEE工业电子西安分部主任,主要从事模型预测控制、无人系统导航、智能决策与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基金优青、联合基金(重点)、陕西省杰青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发表论文50余篇,入选陕西省青年科技新星、西北工业大学翱青年学者,担任IEEE TII, IEEE TIE,ASME Journal of Dynamic Systems, Measurement and Control等多个期刊编委,获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
(三)
报告时间:6月15日(星期四)11:20-12:00
报告地点:信息楼自动化学院310报告厅
报 告 人:方浩,北京理工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 动态受限环境下多机器人拓扑优化,行为规划与安全控制
内容简介:随着控制、优化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机器人协同技术已成为解决复杂任务的主要模式,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变革。动态受限环境下的多机器人自主协同问题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研究领域,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报告将介绍我们课题组在该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重点关注交互、规划和控制三个层面的工作。首先,我们提出了基于混合整数半正定规划的交互拓扑优化设计框架,以实现系统性能和通信代价的优化。其次,我们设计了基于时序逻辑的任务建模和可信行为规划方法,使多机器人能够满足严格的任务时序约束。最后,针对动态障碍环境下的多机械臂协同搬运问题,我们提出了多约束优化指标下的分布式在线轨迹优化方法,以确保多机器人在动态障碍环境中实现安全协同操作。
报告人简介:方浩,1995年毕业于西安理工大学,获学士学位;1998年、200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分获硕士、博士学位。2002年至2003年在法国国立信息与自动化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3年至2004年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05年起就职于北京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现为该校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主要为多智能体控制,智能移动机器人,分布式协同SLAM。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973项目课题1项。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三),2022年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三),2020年获部级一等奖(排名第三),2013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二),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08年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方浩教授是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TCCT多自主体协同控制学组秘书长,《控制理论与应用》副主编,《Unmanned Systems》《系统科学与数学》《无人系统技术》编委,《Automatica》、《IEEE Transactions on Cybernet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ntrol》、《Information Sciences》、《自动化学报》审稿人。
(四)
报告时间:6月16日(星期五)上午09:00-09:40
报告地点:信息楼自动化学院310报告厅
报 告 人:张卫东,上海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海上无人系统感知与控制关键技术
内容简介: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蓝色国土。目前海上作业主要是由有人水面船艇完成,面临着力量有限、费用高、效率低、保障难和有人员伤亡风险等难题,对费用低、效率高和无人员伤亡风险的无人系统有非常迫切的需求。上海交通大学IPAC海上无人系统团队近年来围绕海上无人系统控制与协同技术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报告介绍了IPAC海上无人系统团队的研究进展,着重介绍了自主无人艇、空海跨域协同、多船编队协同、无人艇集群博弈、无人机编队、波浪能发电和船舶压载水处理几个方向的研究工作。报告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和需求,分析了系统存在的关键问题和挑战,演示了技术验证结果,展望了未来的技术应用前景
报告人简介:张卫东,浙江大学学士, 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杰青、教育部长江学者、德国洪堡学者、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现任上海高校船舶自动化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海洋智能系统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领域包括智能控制理论和人工智能理论,及其在海上无人系统中的应用。出版1本英文专著;发表SCI论文200多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2项。
(五)
报告时间:6月16日(星期五)上午09:40-10:20
报告地点:信息楼自动化学院310报告厅
报 告 人:兰旭光,西安交通大学教授
报告题目:大模型时代机器人自主作业的挑战:行为智能的因果推理与学习
内容简介:介绍人工智能大模型方面的进展,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视觉与语言交互以及分割模型等,特别是机器人在行为智能方面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与人共融的机器人对非结构场景的自主理解、学习和作业的难点。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视觉推理的自主作业方法,在部分可观测场景下,将学习与规划进行交互迭代,使得机器人能够对动态非结构场景进行视觉推理并完成特定物体的自主作业。报告同时还将介绍基于经验回溯的机器人信赖域自主学习、多机器人自主协作等方法及相关应用。
报告人简介:兰旭光,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005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获得工学博士学位。现任西安交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担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共融机器人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认知科学学会理事、副秘书长,人工智能学会“认知系统与信息处理”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在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著名期刊和会议上如IEEE Trans和ICML/CVPR/RSS等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基金重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科技创新2030人工智能重大项目等科研项目10余项。IEEE 高级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