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官网获悉,2022年我院导师团队教师获批2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1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其中“地球物质科学先进实验与计算”导师团队的巫翔教授和“复杂系统智能感知与控制技术”导师团队的宁伏龙教授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环境水科学大数据”导师团队的王全荣教授获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巫翔教授主要从事高压矿物学研究,研发关键的高温高压实验装置与技术,致力于地球深部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效应研究,曾获德国“洪堡学者”称号和侯德封奖。他提出洋壳深俯冲带中铁自旋转变是下地幔中部存在低波速散射体的新成因机制;厘定后钙钛矿在核幔边界环境下的变形机制,并揭示环太平洋边缘下核幔边界层强剪切波速各向异性的成因;阐明氢和氟两种挥发份对深部矿物属性的协同效应,为下地幔顶部低波速成因解析提供有效约束参量。相关研究成果发表见诸Nat. Commun.、EPSL、GRL、JGR-Solid Earth、PRL等期刊。
宁伏龙教授主要从事能源地质工程研究。他在海洋水合物安全高效钻采领域开展了独创性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破解了水合物自身特性及其与储层颗粒间作用机制等公认的水合物基础领域难题,攻克了含水合物储层强度和渗透率无法快速准确评价的技术瓶颈,实现了对水合物储层井壁稳定和流固产出行为的有效模拟与刻画,在解决水合物自身特性、含水合物储层响应行为规律等问题上取得了理论和方法突破,为南海水合物试采以及水合物钻采船建造等重大工程应用提供了设计依据。他以第一/通讯作者在NC、GRL、JGR、《中国科学》等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75篇,授权第一发明人专利7项,担任多个国内外期刊编委,入选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获省部级一等奖3项,是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湖北省创新群体负责人。
王全荣教授主要从事环境水文地质模拟研究,旨在解决水文地质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生态学等领域的一些科学问题:水量时空分布规律(隧道/矿坑突水、水资源量评估、生态需水评价、地表水-地下水相互作用等)、水质时空演化过程、能量的迁移转化过程(地温能开发利用、干热岩资源开发利用等)。针对管道含水层系统提出了时变非线性渗流模型,揭示了管道中水头损失的产生机制,二次开发了MODFLOW程序;建立了管道中水-质混合过程模型,开发了多组分-非线性-反应性溶质运移模拟程序,发展了溶质运移理论;提出了管道中水-热混合效应模型,拓宽了地热运移理论。在Water Resour. Res.、Hydrol. Earth Syst. Sc.、J. Hydrol.、Adv. Water Resour.、Groundwater等期刊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一篇论文被Adv. Water Resour.评为该刊的高被引论文,一篇论文被Water Resour. Res.评为该刊的Featured paper。参编《Principles and Dynamics of the Critical Zone》专著,在Elsevier出版。先后主持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1项湖北省“杰出青年”基金,担任《Groundwater》副主编、《地质科技通报》青年编委。曾获得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地大学者—学科骨干人才”荣誉称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成长,培养和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旨在支持基础研究方面已取得较好成绩的青年学者自主选择研究方向开展创新研究,促进青年科学技术人才的快速成长,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